首页 美食养生正文

宫廷菜谱大全带图片(宫廷菜谱)

admin 美食养生 2021-10-01 13:30:01 428 0

民以食为天,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每一个地区都有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味觉倾向。而各自将这些精妙的技艺发展成了一种习俗,一种文明。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周秦汉唐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关中地区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近两千年的历史演绎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丝绸之路的打通,引进了各种蔬菜、佐料和外来的饮食文明。尤其是到了唐代,万国来朝,世界各地客商不绝于长安,带来了他们当地的饮食文明。此时长安的饮食文化也达到高峰,尤其是当时宫廷和官府的各种宴会盛行,最奢华的就是“烧尾宴”了。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唐烧尾宴


烧尾宴是唐代长安曾经盛行过的一种特殊宴会。一种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员升迁,招待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的宴会。还有一种是朝官晋升时设宴敬献皇帝。这两种宴会均与地位由低及高的突变有关,体现了追名逐利的意识,也是中国欢庆宴的典型代表,足堪与“满汉全席”相媲美。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烧尾宴


“烧尾宴”的风习,是从唐中宗景龙(707—709)时期开始的,玄宗开元中停止,仅仅流行二十年光景。据史料记载,唐中宗(公元705—710年)时,韦巨源于景龙年间官拜尚书令,便在自己的家中设“烧尾宴”请唐中宗。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烧尾宴


宋人陶谷所作的《清异录》中记载了韦巨源设“烧尾宴时留下的一份不完全的清单,使后人得以窥见这次盛宴的概貌。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据历史记载:公元709年,韦巨源升任尚书左仆射,依例向唐中宗进宴。这次宴会共上了58道菜:有冷盘,如吴兴连带鲊(生鱼片凉菜);有热炒,如逡巡酱(鱼片、羊肉快炒);有烧烤,如金铃炙、光明虾炙;此外,汤羹、甜品、面点也一应俱全。其中有些菜品的名称颇为引人遐思。如贵妃红,是精制的加味红酥点心;甜雪,即用蜜糖煎太例面;白龙,即鳜鱼丝;雪婴儿,是青蛙肉裹豆粉下火锅;御黄王母饭是肉、鸡蛋等做的盖浇饭。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58种菜点,还不是“烧尾宴”的全部食单,只是其中的“奇异者”。同时,由于年代久远,记载简略,很多名目不能详考。所以我们今天仍无法确知这一盛筵的整体规模和奢华程度。但是可以通过一些遗落民间的菜品来了解当时上层社会生活的奢靡。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羊臂臑


羊臂臑[na?o]是如今西安一道特色菜品,传承自唐代长安宫廷菜肴。羊臂臑通俗地说就是煮羊腿,臂臑,牲畜前体的中、下部,即羊的前腿,精肉和胶质多,吃起来更有嚼头儿。用完整的羊前腿加调料、香料,以旺火煮沸,再以小火慢慢炖煮至熟透,且不散烂,整只上桌,由侍膳者在筵席前用刀切片供食。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羊臂臑色泽金黄、形态美观、箸抖脱骨、香酥味浓、蘸上孜然、辣椒别有风味。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羊臂臑


成语“啖饼惜福”的典故就是来自这道菜。唐史记载,唐肃宗李亨在做太子时,曾在宫中亲自服侍他的父亲唐玄宗吃饭,菜肴中就有羊臂臑。玄宗让李亨切割,李亨切割完后,刀上沾满了油和肉沫,李亨便用面饼擦干净刀上的油和肉沫,当着玄宗的面很自然地把面饼吃下去。玄宗非常高兴地说,“福当如此爱惜”。这个典故不但传为佳话,也为羊臂臑增加了一种面饼夹肉的吃饭。


葫芦鸡是西安一道家喻户晓的传统名菜,相传,葫芦鸡始于唐玄宗礼部尚书韦陟的官厨。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西安葫芦鸡


据《酉阳杂俎》和《云仙杂记》记载:韦陟出身于官僚家庭,凭借父兄的荫庇,贵为卿相,平步官场。此人锦衣玉食,穷奢极欲,对膳食极为讲究,有“人欲不饭筋骨舒,夤缘须人郇公厨”(韦陟裘郇国公)之说。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西安葫芦鸡


有一天,韦陟严命家厨烹制酥嫩的鸡肉。第一位厨师采用先清蒸,再油炸的办法制出,韦陟品尝后认为肉太老,没有达到酥嫩的口味标准,大为恼火,命家人将这位厨师鞭打五十而致死。第二位厨师采取先煮,后蒸,再油炸的方法;酥嫩的要求都达到了,但由于鸡经过三道工序的折腾,已骨肉分离,成了碎块。韦陟怀疑家厨偷吃,不容家厨辩说,又命家丁将家厨活活打死。慑于韦陟的淫威,其他家厨不得不继续为其烹饪。第三位家厨接受了上两次家厨烹制的经验教训,在烹制前用细绳把鸡捆扎起来,然后先煮,后蒸,再油炸。这样烹制出来的鸡,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鸡身完整似葫芦。这时,韦陟才满意。后来人们把用这种方法烹制出来的鸡叫作“葫芦鸡”。其制作方法一直流传下来。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三原金钱油塔


三原最有名的一道小吃叫金丝油塔,它层多丝细、松绵不腻、其形状“提起似金钱,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三原金钱油塔


金线油塔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当时,称为“油塌”。相传,唐代段文昌丞相家里一老女仆擅长制作此品。据《清异录》记载,唐穆宗时,宰相段文昌家里有一号称“膳祖”的老女仆擅长制作这种油塔,且技艺精湛。在40多年的时间里,她曾将此技艺传授给100多名女婢。据说,得其真传的只有9个女仆。西安民间传说,真正能够继承段丞相家老女仆制作“油塌”技艺的,只有一人,足见其此制作技艺不易掌握。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三原金钱油塔


到了清代有了改进,选用上等面粉、猪板油等原料,增加油饼层次,把饼状改为塔形,将烙制改为蒸制,名称也由“油塌”改为“金线油塔”,成为上乘美点。油塔蒸好下笼食用时,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盘里,佐以葱节、甜面酱等,别有风味。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三原泡泡油糕


三原还有一道名吃就是泡泡油糕,其渊源可上溯至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名点“见风消”油洁饼。经过历代相传至今,泡油糕久盛不衰。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泡泡油糕


泡油糕色泽白中带黄,脂凝晶亮,有如轻纱蝉翼,其味芬芳醇香,见风则消,入口即化,启齿则散,松酥绵润,回味悠长。但是在吃的时候要注意:一是吃泡油糕,不可性急。性急者,咬一口便咽,易烫前心。糖馅溢流顺胳膊到肘部,扬肘用舌舔之,手中油糕的糖馅则又滴下,烫痛后心;二是油糕是吃之前才用最快速度油炸上桌的,如果凉了,好看的泡泡纱会瘪掉,糖馅也会变硬严重影响口感。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户县长生粥


户县(今西安鄠邑区)长生粥也是源于唐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以陕西洋县所产黑米为主料,配以黑米、红枣、葡萄干、桂圆、莲子等多种辅料,用小火炖制而成。因黑米外部包裹着一层较坚韧的种皮,应在煮制前将黑米进行长时间浸泡,夏季几个小时,冬季则需一夜,这样才能煮烂,避免引起消化不良。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遍地锦装鳖


遍地锦装鳖是关中一道名菜,传承自唐代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的一款佳肴。此菜基本上保持了唐代的固有风味特色,造型美观,酥烂浓郁。以甲鱼为原料,配以羊油和咸鸭蛋黄,采用唐代常用的烧、蒸方法烹制。去除了腥膻气味,鲜香四溢,口感软嫩,口味咸鲜。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三皮丝


“三皮丝”是陕西一道特色的传统名菜,始于唐代,原名 剥豹皮,口感筋韧鲜脆,清爽利口,是一道佐酒风味佳肴,以鸡皮或鸡腿肉,熟猪肉皮,海蜇皮为主料。“三皮丝”是一道夏令时菜,它筋韧鲜脆,清爽利口,也是佐酒佳肴。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三皮丝


“三皮丝”是由唐代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的“羊皮花丝”演变而来的一道长安古菜。此菜皮脆肉嫩,清爽利口,风味独特。在《烧尾宴》食帐中,“羊皮花丝”条下只有“长及寸”三个字,没有记载烹制方法。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西安宫廷香酥牛肉饼




西安宫廷香酥牛肉饼也称“千层牛肉饼”已经走过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在唐代,此饼曾为宫廷御点,安史之乱时,宫中御厨们流落到民间,在长安城内出售此饼大有名气。


遗落在关中民间的宫廷官府菜

唐宫盛宴


今天,我们只能通过韦巨源这份《烧尾宴食单》以及零散遗落在关中的菜品,去了解唐代饮食奢华的一面,以及唐代高级宴会的格局、精美菜点的品种、烹好技艺的状况等。


唐亡以后,随着中心东移,关中的衰落,很难再有财力物力支撑唐时期那样的奢靡饮食文化的发展。这些宫廷官府菜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42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