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食养生正文

白兰瓜 毕淑敏(白兰瓜)

admin 美食养生 2021-09-03 08:23:33 575 0
文心话艺 |《傅雷家书》,亲子共同成长

【语言建构的世界】栏目之“文心话艺”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浮躁似过眼云烟;


经典传世,芳华再现,充盈若源头活水。


文心话艺 |《傅雷家书》,亲子共同成长

这个夏天,


傅雷旧居、傅雷图书馆于2019年7月6日正式开放。


《傅雷家书》,亲子共同成长


小秦 / 文



傅雷(1908-1966),上海浦东新区周浦镇人,中国著名翻译家、艺术鉴赏家、评论家。从三十年代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一生译著宏富,谈文论艺,涉及小说、传记、演讲、艺术史通论等三十余部,传世约五百万言,文辞信、达、雅皆备,将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伏尔泰、丹纳等文艺名家引介到中国。


文心话艺 |《傅雷家书》,亲子共同成长

傅雷早年旅欧,专攻西方美术史及艺术批评,实地观摩世界著名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眼界渐宽,造诣尤深。回国后受聘于上海美专(刘海粟创建),教美术史(通过教学反哺学术研究),与国画大师黄宾虹等有深交,对中国绘画体验深厚。其艺术见解会通东西,精湛超卓,集文学、美术、音乐于一体,熔哲学、社会、时代于一炉。



《傅雷家书》是统编教材推荐的名著,为八年级(下)选择性阅读。《傅雷家书》分为四个部分:楼适夷的序言、傅雷夫妇的信、傅聪(傅雷长子、国际钢琴家)的回信、傅雷夫妇写给傅聪之妻弥拉的英法文信件(金圣华译)。


家书对“怎样做父亲,怎样做儿子”都有益处。信中,傅雷对儿子在艺术、人生等各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教育孩子如何做人,面对消沉与成功,对待艺术上的矛盾,处理个人情感与对艺术、对祖国的爱。父子互为知音,共同成长。展现了一位杰出学者的人生观、艺术观与道德操守。


《傅雷家书》初版于1981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广受好评,持续畅销,至2000年破百万册,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1986),入选“百年百种中国优秀文学图书”(1999)。2017年以后的版权为译林出版社独家。在当年,这本书的出版,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文心话艺 |《傅雷家书》,亲子共同成长

我有两个版本的《傅雷家书》,三联版,译林版。


文心话艺 |《傅雷家书》,亲子共同成长

三联1981版,还有当时的发票。


我们选取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父母的思念)、一九五四年十月二日(如何对待消沉)、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六日(如何面对成功,如何处理艺术上的矛盾)、一九五六年十月三日(艺术的使命感和对祖国的感情)这四通书信。请听原著。


文心话艺 |《傅雷家书》,亲子共同成长

音频出自《现代汉语高级教程(修订本)中》第一课,这是供留学生三年级,大概HSK5级水平学生使用的教材。马树德教授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接下来,我们既要深入,也要跳出家书看家书,以探究其源头。


中国古代教育体系有官学、私学、家庭教育及学塾等形式,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其共性是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家)。首重正心、修身的德育,语言表述往往是“告诫式”(应该如何如何,不大讲为什么),提出诸多注意事项,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柏庐治家格言》),为什么要这么做,好处在哪,都让学习者自己去悟。多从理想的“教育者”的角度,鲜有从并非完美的“学习者”的角度,不太关注孩子内心世界的变化,孩子感不感兴趣,会不会抵触,都不管,只管立规矩。


方法论上,古代教育往往是从外到内的路径(从他律到自律),是规矩内化的过程。对孩子的个体感受,也少有描述和展现,所以“代入感”不强,也很难看到成长轨迹,其内心世界也只能让后学们在瞻仰名人故居时细心揣摩,窥探一二。


而《傅雷家书》的实质,与其说是教育理念,不如说是成长理念,甚至是“亲子共同成长”的理念。因为傅雷经常反思自己的缺点,思考子女对父母成长的影响。由外转内,把学习者的内心解剖开来给大家看。为什么会这样?“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约翰·克利斯朵夫》)


这些自我解剖,在传统文化中,是没有的,或者是被美化而不出声的。傅雷常用克利斯朵夫的经历来鼓励傅聪走出低谷。从精神导师罗曼·罗兰那里学到的成长理念,他不断付诸于家庭教育实践。



之所以关注成长,是因为傅雷在接触西方文艺时,发现了“名人自传”这类文学题材和体裁(受北大董强教授演讲启发),这和古代史书中帝王将相的纪传体(白描手法)大不相同,西方自传的“意识流”,排山倒海般展示出内心世界(可称为“内界”,是“外界”的仿词)的强大力量,傅雷对此深深着迷,他接连翻译了多种传记。


可参阅三联书店1983年《傅译传记五种》,收入了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弥盖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莫罗阿的《服尔德传》,以及菲列伯·苏卜的《夏洛外传》,借他们克服苦难的故事,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


文心话艺 |《傅雷家书》,亲子共同成长

其中的夏洛甚至是一个纯虚构的人物,是以卓别林电影中的主角夏洛为原型,凭空创造出的角色,一个卑微而又高贵的英雄,一个弱者的影子,正以其卑微的高贵,反而成为众多读者心目中的英雄。可见,越是虚构的,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让更多的读者产生“代入感”。


还有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情操、习尚、恋爱等等,汇成《人生五大问题》,这是傅雷翻译自莫罗阿关于人生系列问题的演讲,有爱情、婚姻、家庭、友谊、政治和经济等话题,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经傅雷的翻译,传播甚广。


傅雷认为《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止是一部小说、自己导师罗曼·罗兰的自传,更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是英雄圣哲的历险记,是精神方面的艰险,是征服内界的战迹,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里面有成长的锦囊和治愈的良方。


傅雷的外语是为母语、为祖国服务的。他从法国文学(尤其是传记和小说)中汲取了新鲜的营养,他想把我们民族文化中缺乏的这些东西都引介进来,并投入毕生精力,古代圣贤“述而不作”,而他是“译而少作”。


这类传记、小说、演讲作品,是傅雷家书中成长和教育的源头活水,从外界到内界。



但译者并非“透明”的(有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只是传声筒),而是一个新的主体,借外国人之口,讲自己的理念,在仅有的几部“作”中,傅雷非常扼要地呈现了自己的想法,洋瓶装新酒,《傅雷家书》的背后有专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讲义)作为根基,30年代,他通过美术史的教学相长,不断打磨教案,提炼自己的艺术理念。还翻译了丹纳的艺术史通论《艺术哲学》,五十年代每天抄录一两段译文,寄给傅聪,借以触类旁通音乐。


他独具慧眼,指出张爱玲、黄宾虹必成大家,从文学到美术,再到音乐,洞烛幽微,他可以点拨傅聪的音乐之路。因为他知道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时代,什么样的东西才是创新,才是大趋势,其眼力之高,让后学叹为观止。这种举一反三的功底正是传统儒家学者的强项。学贯中西,智识通达,卓然成家,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切入深入,让历史照进现实,豁然贯通。更在对比中找到民族之根,找到成功之径与快乐之源。


所以,今天的语数外的主干课程格局中,语文和外语其实是在一起的,不可偏废。语言学习,除了交流知识与情感,还是文化吸收与传承的载体,通过语文(汉语、母语)吸收本国传统精华;通过外语,吸收外国先进文化。母语能力和自家文化,是外语学习的“天花板”,以支撑建构,决定其高;外语能力和外国文化,是母语学习的“老虎窗”,以透气敞亮,决定其宽。


都说傅雷的法语好,其实他的汉语(含书法)可能更好,除了汉译名著的词章之美,还有《傅雷编选古诗词·傅聪傅敏读本》(上海远东出版社,2016)的书法之美,精选164首古诗词,全为蝇头小楷,工整严谨,点画精到,结字宽博,渗透的是墨香和父爱,这在傅聪的文艺启迪中是厚重持久的精神力量。所以,不难理解他会纠正傅聪的签名草法不对,每一处细节背后都是博大精深的国学体系。


文心话艺 |《傅雷家书》,亲子共同成长

黄宾虹说过“艺术可以救国”,因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迎着西方的激流激荡的时候”,打破了“宁静和安谧”,一切“都给恐慌笼罩住了:政治恐慌,经济恐慌,艺术恐慌”(傅雷《现代中国艺术之恐慌》),艺术代表了本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价值,凭什么让别人记住你?一个民族和一个人一样,其成功,在于内外兼修,生命力在于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傅雷鼓励傅聪,“你的将来对中国音乐的前途有那么重大的关系,你每走一步,无形中都对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影响”——这是何等豪迈的使命感!


并且,傅雷还在努力找到中西方文化相通的地方,“萧邦的意境很像中国艺术的意境”(意大利评委、钢琴家阿高斯蒂评傅聪语)。一个中国青年理解西洋音乐如此深切,得力于他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与体会。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具备自己的民族灵魂,才能彻底了解别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渗透他们的灵魂。”(《傅聪的成长》1956年)


这类西方学术及国学修养,是傅雷家书中智识的源头活水,无问西东,有东有西。


两条活水,汇成宽阔的傅雷长河。家书,乃是一个深入浅出、易于传播的平台,《傅雷家书》屹立于新式家书之林,在圈粉无数的背后,是赤子的情怀、严谨的学问(国学、西学、文艺传记)和宽博的境界。


文心话艺 |《傅雷家书》,亲子共同成长文心话艺 |《傅雷家书》,亲子共同成长文心话艺 |《傅雷家书》,亲子共同成长

傅雷图书馆开馆当日,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文心话艺 |《傅雷家书》,亲子共同成长

编辑美工:秦砖(上海)汉瓦(上海)鱼王(山西)


【语言建构世界】艺话精选


千 金:静读老舍《马裤先生》


千 金:静读周国平《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千 金:静读刘震云《塾师老汪》


小 林:静读毕淑敏《白兰瓜》


小 秦:静读梁启超《为学与做人》


小 秦:静读钱钟书《论快乐》


小 秦:静读史铁生《合欢树》《想念地坛》


小 秦:静读梁晓声《普通人》


小 秦:静读姜德明《课堂上的“爱情”》


小 秦:静读汪曾祺和萧乾的北京胡同


小 秦:静读矫健《到巴金花园去》


小 秦:静读《傅雷家书》,看亲子共同成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57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