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食养生正文

喜饼(爱哆哆喜饼多少钱一盒)

admin 美食养生 2021-05-13 11:38:48 256 0
  

结婚发喜饼是哪里的习俗


  胶东喜饼   早上,儿子起床,我问他想吃些什么,他答:“吃喜饼吧。”这喜饼,是胶东地区一种传统食品。它在我们家,可是源远流长的。   我姥姥、姥爷都是正宗的胶东人。在我小时候,逢年过节时姥姥就会自己做喜饼给我们吃。那时,她还有一套花模子,我想多半是她老辈留下来的。用桃木刻成,有各种形状,象是小动物、小花,做出来的饼就是这些形状的,又好玩又好吃。所以,姥姥管这种喜饼叫“巧花”。我时常央求姥姥给我做“巧花”吃。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这套花模子流落到哪里去了。   这些年来,姥姥年纪大了,不再自己动手做喜饼了。我们想吃时,只好在外面买。买喜饼也是有讲究的。只有那种看起来很利索、听口音是胶东人的,卖的喜饼才会好吃。   去年,我跟单位一位同事,她妈妈老家也是胶东的,学会了做自宗的胶东喜饼。这下,终于又吃到了口味地道的胶东喜饼。做这胶东喜饼,关键一点是和面不能用水,而是全用鸡蛋。这样做出来的饼才酥软可口,放置很长时间都不坏。制作的步骤是这样的:   、鸡蛋、白糖、花生油搅拌均匀。(我一般用四个鸡蛋,放四勺糖、四勺花生油。也可以放蜂蜜。)放入微波炉里加热到度左右。   、将上述东西倒入加了发酵粉的面粉里,用筷子搅拌均匀。(我用的是自发粉,所以不再加酵母。)   、揉成光滑的面团放到温暖的地方饧发。(冬天要半天时间,夏天两个小时差不多。)   、面团发至两倍大时,就取出反复揉搓。   、切成小面团,用手按成大约一厘米厚、直径六厘米的薄饼继续饧发。   、放到电饼铛里烙到两面金黄即可。   关于这喜饼的来历,我只知道是胶东地区在结婚、生子等喜事时做了送给亲朋好友的。原来还有很多讲究呢。   和很多民族、很多地域的民俗一样,胶东民俗最隆重的莫过于结婚了,承载民俗理念最多的也就莫过于结婚用的食物了。而结婚食物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带着喜气,方便大家分享,还能略显新娘的精巧手艺。说“媳妇饼和抓格豆”,外地人听来一定是很陌生的,如果说起市面上有售的“胶东喜饼”,很多人一定略之一二,但是名称和实质都已经商品化了,只截取了胶东民俗的一点概念“喜”。   媳妇饼和抓格豆是胶东家庭闺女出嫁时必备的东西,但是不一定是待嫁的女儿亲自动手做的。一般由母亲、婶子、姑姑、姨妈、姐姐等近亲女眷,聚在一起乐乐呵呵地干起来,当然,期待成为新娘的闺女也会满含羞涩与幸福地参与进来。我妈妈因为面艺比较好,经常会被邀请帮忙,所以童年的我经常有机会感受制作媳妇饼和抓格豆的过程和场面,熟悉它的制作工艺流程。   首先要视新娘新郎两家亲戚的多少和人缘的疏密来定量,就像城市里计划散发多少喜糖喜烟。因为乡村习俗人情醇厚,往往要在全村散发,所以制作量一般是很多的。首先备好一个甚至几个大盆,选用上好的白面,关键的东西是质量可靠的老面引子,讲究的人家会提前用新娘和新郎两家的老面引子和起来,制作出新的老面引子,专门用来作媳妇饼和抓格豆。这样含有美好祝愿因素的老面引子,会把面发的特别好。千万不能忽略的是,面里还要加进大量的醇香花生油和新鲜的鸡蛋,再加进适量的清水,然后把和好的面放到炕头上暖和着,待面“开”好了就可以动手制作了。   在我的家乡,媳妇饼还叫“茶饼”,其实跟茶毫无关系,而是与茶杯关系紧密。把发好的面团放在面板上反复揉搓,直到面团变得十分柔软均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用擀面杖擀成大约半公分厚的大饼,然后找一个大小适中的陶瓷茶杯,在大饼上使劲一摁,就可以得到一个圆圆的小饼,如此这般,一个个大小厚薄相同的“茶饼”就制作成了,放在一边“醒”着,等待下锅。烙饼也是一个技术活,火要文火,饼一下锅就要勤翻勤挪,烙糊了或者欠火候都会让新娘脸上无光哦。   制作抓格豆的前期工作与媳妇饼是一样的,只是成饼那一道不同。用菜刀把擀好的面饼先切成约半公分宽的长条,再把长条顺刀切成大小匀称的菱形小面块,看起来有花生米那么大,切好后均匀地摊开“醒”着。醒好后下锅“炒”,像炒花生米一样,不过要做到不粘不连还挺难的,也要求个技术,有的人家干脆用油炸。说一个题外话,胶东还有一种食品叫“大抓格”,制作过程与“抓格斗”一样,只是把菱形块切的大一些,像烙饼一样烙成。“大抓格”一般是专给外出参加考试的人当干粮,寓意容易被“抓”上去,以期金榜题名。   媳妇饼和抓格豆的用处到底在哪里呢?当然是用在关键的时候。胶东习俗,结婚当天上午新郎携车前往新娘家迎娶,宴罢携新娘回自己家。新娘家的门可不是容易走出去的,全村的人会自发地围聚在新娘家门口,新郎必须频频地散发香烟才能开道。同样,新郎的家门也不是那么容易进的,新郎全村的人都在等着看新娘,这时就必须新娘来露一手了。娘家准备的媳妇饼和抓格豆就派上了用场,新郎的家人帮着新娘向看热闹的人散发媳妇饼和抓格豆,人们会根据媳妇饼和抓格豆的口味和外形,品评着新娘是否贤慧灵巧。   新媳妇娶进了门,新郎家为了昭示村人和感谢友邻照应,还有显摆新媳妇娘家的手艺,用新媳妇的红包袱包上搭配有媳妇饼和抓格豆、可能还会配上一些花色饽饽,派几个小孩子挨家挨户地送上门。   人们平常跟一些待字闺中的大姑娘打趣,也会说“什么时候吃你的媳妇饼和抓格豆啊?”所以,在胶东媳妇饼和抓格豆就是出嫁结婚的代名词,具有十足的“喜”味。不过如今,随着各种结婚新时尚的流行,这种意味似乎淡了,即使还很在意这种传统形式的人家,也已经有了省事的方法,一些商家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很多点心作坊都可以来料加工媳妇饼和抓格豆,有烤的有炸的,市场上甚至还出现了像包装好的喜糖一样的袋装媳妇饼和抓格豆,方便办喜事的人家选用。外形变了,口味变了,却保留了原有的概念。古老习俗没有消失,总还值得庆幸。   

前几天去男朋友,他妈给了几个饼,回来才知道是喜饼,这有什么讲究吗?


  喜饼是婚嫁时像喜糖一样,为讨个吉利喜庆而散发的专门准备的点心。关于它的来由于传说还是一段有趣的故事:   喜饼是怎么来的呢?当地的一首民谣告诉了答案。刘备东吴去成亲,才把喜饼兴起。这段故事是这样的:三国时期,吴主孙权采用了大都督周瑜的计策,佯称要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为妻,实则想把刘备骗到东吴,以刘备换还荆州。孙权、周瑜许婚是假,所以不敢让吴国太、朝中臣僚和普通老百姓知道,以免弄假成真。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阴谋,遂将计就计,派赵云保着刘备前往江东。   行前,诸葛亮让人大量制作了龙凤喜饼,让赵云一到江东,就大量分发给江东的臣民,江东臣民拿到了龙凤喜饼,弄清了刘备是来东吴成亲的,于是奔走相告,顷刻间全城皆知,就连深处宫中的吴国太也知道了。吴国太甘露寺相亲,对刘备十分中意,遂同意了这门亲事。孙权、周瑜弄巧成拙了。由于是龙凤喜饼促成了这段姻缘,因而它也就在民间流传开了。   注:此段摘自百度。   

喜饼一般买什么?


  今年有个朋友结婚,手上正好有克里斯汀的蛋糕优惠提货券,她们就到附近的门店提取了年轮蛋糕,保质期长,派头也大,份才不到,你去淘宝买折扣券之后其实比外面没牌子的喜饼核算多了   

"喜饼"是什么东西?


  喜饼喜糖是婚嫁的传统食品,尽管时下婚礼形式越来越不拘一格,但买喜饼,送喜饼,仍是不少新人的“规定动作”。   

乳山喜饼的乳山喜饼与民俗


  自古至今,每一块喜饼都是手工制作的。既是手工制作,那么制作的大小、形状、颜色及口感就千差万别,但无论怎么不一样,用料都是一样的,这就看各自的用料是否纯正、技术掌握及火候的把握是否得当了。那些办喜事的人家,简直就是比赛烙喜饼孬好的竞技场。在乳山,凡是娶妻嫁女的,家家都做媳妇饼,亲朋好友,邻居,只要当天来吃喜宴的,都要做。喜主家要做上千个喜饼分给客人,亲朋好友最低也要做五六十个,多做也可以,只看与喜主的远近关系,留待结婚当天带到喜主家中,喜宴完以后,喜主留下客人的一半喜饼,表示接受客人的祝福,同时喜主要把自己做的饼送相同数目给人家,互换一下,也叫人家沾点喜气!乳山的喜饼大,直径有—厘米,厚度有.一厘米。客人在众喜饼中流涟,如果发现自己烙的饼,比这个规格小,她自己也感觉不够大气,拿不出手,生怕背上个小气的名声。那些色正、个大、形圆的喜饼,不用众人品评,客人自己也感觉脸上展扬有光。因此,乳山的喜饼,没有小的,这也正是乳山人以大方示人的有力证据吧。   

喜饼是什么东西?


  我只知道云南大理有个喜州,那里买喜饼很好吃......   

文登喜饼的做法


  原  料:   面粉克、个鸡蛋、克花生油、白糖克(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增减)、酵母克、温水毫升(块喜饼的量)。   操  作:   、酵母用毫升大约度左右的温水稀释,静置分钟;在放酵母的盆中加入鸡蛋、花生油和白糖,混合后用筷子搅匀。   、将面粉加入盆中,一边添加,一边搅拌,直至全部搅拌成絮状面块;然后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保鲜膜,放在温暖处饧发;等到面团饧发至两倍大小的时候取出,反复揉匀到没有气泡。   、将面团分割成等大的个面剂儿,每个克,然后把每个面剂再次揉成光滑的小面团;用擀面杖分别擀成一厘米厚、直径厘米左右的薄饼胚,盖上布放在温暖处再次饧发。等饼胚饧发至两倍厚,用手掂起来有轻盈的感觉就可以下锅了。   、平底锅内刷层薄油,开火,等锅烧至温热,用手试一下不烫手时,下入饼胚,盖上盖用小火烙制,一面金黄后,翻面,烙至两面金黄。   、另起一油锅(圆底锅效果好),小火烧热,戴上手套,趁热把双面烙成金黄的饼竖起来,让饼边在锅内滚圈,直到饼边也滚成均匀的金黄色就可以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25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