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食养生正文

砀山最正宗的撒汤是哪家(砀山撒汤哪家最好)

admin 美食养生 2021-03-29 21:08:08 551 0

  那里的糊辣汤最正宗糊辣汤是河南省西华县汤类名吃之一,历史上以彭集镇彭可选家做的糊辣汤最负盛名。彭家的糊辣汤,面筋大,有嚼头,粘而不腻,酸辣适宜。民间有顺口溜:“筋筋硬硬面筋子,滑滑爽爽粉皮子,滴滴溜溜粉条子”,说的就是彭家的糊辣汤,现在又以逍遥镇的糊辣汤最为有名。 另外还有北舞渡的糊辣汤。北舞渡胡辣汤由回民发扬光大。据老人讲,传统的胡辣汤是由大铜锅盛装的,嵌在一辆红色推车上,下面用炭火煨着。

  卖汤人素衣白帽,手持一把大木勺,在汤锅里搅三搅,“啪”,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便盛好,递在喝汤人手中。技艺高超的卖汤人是不会在碗边留下汤汁的。如今,在郑州、漯河、平顶山、许昌、襄城县等开设的北舞渡胡辣汤店(摊)已成为当地人们早餐的首选。 北舞渡的炖肉糊辣汤肉烂汤鲜,香辣绵口,回味无穷,是30几种中草药加上炖肉、胡椒,辣椒,花椒,八角等熬制的。从汤色上看,北舞渡的胡辣汤凝重,从味道上讲,由于用了较多的胡椒,辣味十足。 糊辣汤另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叫八珍汤,叫八珍自然夸张,不过这也说明糊辣汤“内容”很多。最常见的有面筋、海带丝、粉丝、千张丝、花生米、香菜、姜末、榨菜、胡椒粉等。

  根据节令和地域的不同,还会有牛(羊)肉、黄豆、木耳、黄花菜、菠菜、萝卜条、葱花等。做法很繁琐,先用淡盐水和面,揉成面团,然后不断加水“洗”出面筋。水烧开后下面筋,面筋熟后将洗面筋的水,也就是稀淀粉糊倒入锅内,小火烧至汤汁粘稠,再放入其他配料,旺火烧沸。胡辣汤盛到碗里后,加榨菜,淋香油、香醋等,喝起来粘乎乎、香喷喷。 辣是糊辣汤的主要特征,但那种辣并不像吃重庆火锅那样辣得让你跳脚,而是辣在嘴里,美在心中。酸就在其次了,喝这种汤一般都要加点醋,辣中透酸,酸中有辣,再加上各种原料的综合反应,香、滑、绵、润,于吞咽之余又有东西可嚼,十分满足。糊辣汤还有另外的一种吃法,把半碗糊辣汤和半碗豆腐脑儿掺在一起,叫做“两掺儿”。卖糊辣汤的常捎带卖豆腐脑儿。

  拿小勺稍微搅和一下,豆腐脑儿的细腻、清淡、微苦涩与糊辣汤的粘稠、酸辣、鲜香交替刺激,更增滋味。特别是在冬日的清晨,一碗糊辣汤下肚,额头上会渗出细细的汗来,身子暖了,胃口也开了。安徽砀山的名吃

看一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

砀山小吃十一准备回砀山,发个关于砀山小吃的帖子砀山是老城,到现在还依然保留四关与护城河,典型的古代建城风格,据说那城门也才被毁坏不久。所以就连小吃也是具有一定的历史传统的,有的甚至是几十上百年的工艺传承,所以,哼哼,对吃一向没有免疫的我又怎会放过。继第一天吃过烧饼夹羊肉串之后,几乎每次进城我都会采购一个,价格便宜,量又足,烧饼5毛,羊肉串也5毛,一个烧饼夹3根肉串就差不多了,2块钱,很是过瘾。一般烧饼的摊子都是和烤肉串的摊子摆在一起,以方便顾客,烧饼烤好,老板会直接把饼递给烤肉老板,夹好才放到你手上,服务周到。他们都是做了多年的好手,动作快速准确,烧饼都是现烤,但绝对不会让你等到超过2分钟,手上的动作看得你眼花缭乱,烤肉也一样,先询问你需要几串,然后再问要不要辣,辣多辣少,口味咸淡,等问完羊肉也烤好了。其实在砀山,最有特色、最好吃的还不是烧饼夹烤羊肉,而是一种传统的早点,sa汤和煎包。sa字很生僻,字典中都查不到,左边是简写“食”字旁,右边是“它”,具体怎么做的,我也不清楚,只知道是用羊肉熬的,很香,里面有麦仁,5毛钱一大碗,是砀山人最常吃的早点。

  煎包都知道,但那里的煎包也是羊肉的,做起来也很讲究,每个包子出锅后都是三面焦黄,起锅后煎锅里的油会剩下好多,但好的煎包老板会把油全部倒掉,再换新油,每个煎包都如土鸡蛋大小,但价格公道,一毛一个,哈哈,像普通的女孩子,早上只要一块钱就可以吃的饱饱的,真是幸福啊。砀山的煎包好吃,蒸包也一样,我曾在很多地方吃过蒸的包子,芜湖汤包、无锡汤包、福建沙县小笼包,天津狗不理,还有各地正宗不正宗的各种包子……但发面的小笼包只有砀山的最合我的胃口。羊肉馅儿,皮薄馅儿多,而且竟然还有汤汁,刚出锅的吃起来可要小心了,一不小心就被烫成了猪嘴了,哈哈。这是我这二十几年来最喜欢的蒸包,同样,如鸡蛋大小却只要一毛钱一个,价格便宜到足以让我吃个够。在砀山县城待的三年里,我几乎天天都去吃包子和sa汤,百吃不厌啊,堪称经典。虽然都是路边大排挡,但冬天的早晨,踏着积雪一路小跑,远远看到热气腾腾的摊子,却无比的温暖与亲切。

  那段日子回想起来,真是幸福!包子和sa汤可以撑到早上10点收摊,已经算是最晚的了,可下面说的这种东西,是一定要早起才吃得到的。这个东东,出了砀山县,外地是再也找不到的了——枣糕和粥。枣糕,是油炸的,像糖糕一样的扁圆形,只是外面的皮和糖糕不一样,好像很薄很酥,酥到装枣糕的那盘子上都落了一层的细碎的皮。粥,就和宿州的豆汁差不多。其他还有很多,像大个子米线、麻辣王,还有砀山中学旁边的杂烩菜、丸子汤……既便宜又好吃 砀山县风味小吃砀山枣包清朝末年,砀山枣包就已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喜庆宴会,逢年过节,馈赠亲友,枣包是很好的礼品。原料与制作:用1斤上等的细面,加1两半香油,少许温水,掺搓柔和,成为有韧劲的面作外皮。再用1斤上等的细面,加4两熟猪油,掺搓均匀,成沙性,作为酥面。选用10斤不霉烂的红枣、煮熟后,用罗过出净细的枣泥,加10斤白糖、半斤香油、2两乔饼、2两玫瑰、2两南桂、2两清丝、半斤瓜子仁、半斤核桃仁,一并煮熟冷却后,即可备用。

  先用四成的面皮,包上六成的酥面,轧平卷,反复三次作包皮。然后再用三成包皮,摊平包上七成枣泥,使之成长圆形,即为枣包,每斤约10个,然后放入炉内,用火上下烘烤,待上皮呈白色,底呈浅黄色,即为色、味、形俱佳,富有地方风味的枣包。其特点是外酥里甜,松脆可口。代家烧饼清朝末年,代家开始制作烧饼。历代沿传,至代振锋已是第六代。制作方法:选用上等的芝麻,去皮留仁,小米糖稀适量加入佐料作出二层或三层有瓤的烧饼,放入炉内烘烤,使表面呈浅黄色。其特点是外黄里嫩,松软好吃,隔天过夜、不硬不散。

  王家火烧王家制作火烧,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品种有鸡蛋、肉丁、葱油、糖馅火烧等,其特点是酥、香、味美可口。制作方法:用开水烫面,加适量凉水,掺和抖匀,滋润半小时即可使用。佐料有猪油、葱花、油、盐、香料面,各自分装盒内备用。将面沾油捍成薄如纸的长条,加上配料,顺序卷好,制成长方形,先放在平锅上烘烤至八成熟,再放入炉内烘烤至饱满状即可。其特点是外酥里软,香味适口。鸡蛋、肉丁馅的火烧,更是别有风味。

  烧狗肉砀城西北杨楼毛作福卖狗肉已有40多年的历史。他的狗肉特点是色呈本色,虽熟犹生,香气扑鼻,提骨一抖,肉即脱落,烂而不腻,咸淡适中,鲜美可口。制作方法是:将健壮的狗宰杀后,剥去皮,扒出内脏,放入清洁水里浸泡,除去残存的微量余血,待水煮沸,再将肉下锅,除去血沫,放入佐料袋和适量食盐,文火饨至七成熟,再加入适量火硝,饨至肉离骨,在锅内焖8至10小时,即可食用。水、食盐、火硝、佐料的用量是:每40斤肉需水70-80斤、食盐1.5-2斤、火硝1-2两,佐料半斤。佐料有花椒、小茴、大茴、草果、桂皮、凉姜、肉寇、白芷、山奈等。驼汤清乾隆以前,砀山就有驼汤,至今仍为成砀山一带流行的名汤。驼汤有羊肉驼、鸡肉驼两种,羊肉或鸡肉加麦仁、葱、姜、胡椒等佐料熬煮5-10小时,肉烂成丝后,加粉面或精细面粉混汤,煮沸即成。食用时,再加上适量的香油、醋、酱油等,味道香辣而鲜,肥而不腻,营养丰富。

  绿豆糊涂建国前,砀城东关的绿豆糊涂很受群众欢迎。1953年后,再未制作。原料与制作:取绿豆10斤,去皮留黄,磨时加水,用细罗滤去渣,留下汁备用。再取水150斤、大米2斤,煮沸后把绿豆汁加碱3钱、白面3斤,陆续倒入锅内,再煮沸即可。其特点是防署降温、清凉解毒。粥建国前,砀山城乡已经有制作粥的,至今,仍受群众欢迎。原料与制作:取黄豆4斤、小米7斤,浸泡两小时,磨后滤出汁备用。

  再取水150斤煮沸,先倒入豆汁,再倒入米汁,再煮沸即成。其特点是细白,盛入碗内凝固而不硬,喝完碗上不留余液,即解渴又充饥。豆沫解放前,砀山就己有制作豆沫的。至今,仍为砀山流行的汤饭。原料与制作:取黄豆1.5斤,去皮作成豆瓣备用。再取海带1斤切成细丝备用。再取花生米1斤、牛肉或羊肉2斤,水150斤,一并放入锅内煮沸,肉烂后加细粉3斤、菠菜3斤,油炸千张豆腐1斤,再取花胡椒2两,小米7斤,浸泡后磨成米汁,再加葱花、姜丝、倒入煮沸的锅内,上下搅拌,煮沸即成。食用时,加少许香油,鲜美香辣可口。

   不管怎样,就说说我的最爱——“撒” 正确发音是Sa汤、蒸饺吧!我想老乡们看到了应该不会有意见的,这俩样东西可以说是我们那边极具特色的俩样早点了,这个字之所以用引号是因为我不知道正确的是什么,之前是只知道吃从来没去留意过,后来注意过可还是不会写。我总以为这个字是字典里没的,有时候空下来琢磨过,这称呼的由来大概是跟汤的制作有一定的关系吧。 脑子里最深刻的印象是小时候去喝这汤,店堂前面照例是长椅加方桌,往后一点是卖汤的地方,有一个高高的土台子,有没有台阶不记得了,一个人站在这台子上面,旁边就是跟这人差不多高的乘汤的器物,外边似乎是用白泥封死的,实在也不记得是什么做的,但在孩童的眼中看来实在是一个高的离谱的大锅,那时总是替那盛汤的人担心,怕他会掉进锅里出不来。当然我在白操心,这人的身手自然是麻利的。 买汤的人付完钱去拿汤,照例要问是自带鸡蛋还是他那里的,自带的就从兜里掏出鸡蛋交与他,他一手将鸡蛋打到碗里,端起这碗,一手拎起长长把子的铜勺向那大锅里舀出一勺汤,热汤进碗,打好的鸡蛋随着浓浓的汤汁漂浮出来。我总是觉得好像听到鸡蛋被冲散的声音,就是“Sa“的一声,所以这汤理所当然就叫”撒“汤了,现在越想越觉得有其理由,不过还是出自我自己的意想,实在是没有什么根据的。 说了半天都在说其比较特别的一些做法,再来就是它的味道了。这汤是用很多只鸡的骨架熬制,想来应该是熬了很长时间才会有这种浓郁的味道,但它不是那种淡如水的鸡汤,其实是一种浓稠的汤汁,为什么那么浓稠,可能是放了用水调和过的面汤,再有由于里面加入了适量的没有剥皮的大麦仁也会增加粘稠度。麦仁吃起来很有弹性,也具有一种粮食本身的鲜味。

  另外的佐料,像大葱是吃的出来的,还有一定的胡椒粉,这个大概南方人是会不习惯的吧,但如在寒冷的冬季里,这样的热汤实在是温暖可口的。话说回来,其实对于汤的配料做法没人知道详细的,据说做汤的人家一直是传男不穿女的。 热度很高的汤把生鸡蛋冲成好自然好看的蛋花状,使得鸡蛋成为了当然的主角,记得小时候有次得来了一点零花钱,与同学俩人跑到店里,但是这点钱加鸡蛋是不够的,没奈何要了两碗空汤,可是汤少了鸡蛋的陪衬,喝起来真是索然无味,全然没有了应有的味道。 有汤就有相衬的主食,主食就是蒸饺,烫面鲜肉陷,一口咬下去,汤汁溢出,再沾取一点香醋,一碗热腾腾的“撒”汤,衬着一笼笼的蒸饺,真正是相得益彰,再也没有比这两样放在一起更加合适的了。再有人喜欢在吃蒸饺时就一口生蒜,这样口感更加鲜香,一头头大蒜就那么的散放在桌上,由人自取,这会我好像就闻到了小店里那飘散着的辛辣生香! 这家祖传小店店堂虽不大,可日子实是不短了,从我父母辈小时候在这店喝这汤,直到如今店名始终叫”大众饭店“,地址是迁过的,可是店名似乎从未改过,总之对喝汤的人来说是不会在意这些的,只要每天早上都有的吃就可! 每次从外面回到家乡的第一个早上甚至连着好几天肯定是要去吃这个的,好像对家乡所有的挂念就是这么一碗汤!这味早点早已融入家乡小城人的生活中,浓缩成为一种对家乡美好温暖的记忆了!砀山撒汤怎么做需要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包括:鸡蛋 2个、鸡汤 500g、芝麻油 少许、盐 适量、小葱 适量、淀粉 适量、黑胡椒粉 少许。1、鸡汤烧滚。2、小葱切末。

  3、鸡蛋打散,鸡蛋直接打在汤碗里。4、鸡汤烧滚后,盐,黑胡椒粉,小葱放进去。5、淀粉加水拌匀,倒入汤锅。6、等汤锅再次煮开,把汤直接冲入碗中。7、最后淋上芝麻油,完成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55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