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食养生正文

山西十大面食(山西面食100种做法)

admin 美食养生 2021-03-19 17:45:22 486 0

  你都知道哪些山西面食的名称呢1、馒头馒头,别称“馍”“馍馍”“蒸馍”,中国传统面食之一,传说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发明,是一种用发酵的面蒸成的食品。馒头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是中国人日常主食之一。2、莜面栲栳传统面食,用莜麦面蒸制而成,配之羊肉臊子,加上各种佐料,莜面的营养价值极高,其脂肪含量是小麦、大米、高粱、荞麦、黄米这六种粮食的6倍,释放的热量等同猪肉或肥牛。3、高粱面鱼鱼高粱面鱼鱼是高粱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手搓制成光滑如“小鱼”般的形体,是山西晋中、吕梁、晋北忻州地区百姓粗粮细做的经典面食,尤其是忻州一带,这是人们招待客人的“佳肴”。因山西人叫“高粱面”为“红面”,因此,“高粱面鱼鱼”也叫“红面鱼鱼”。4、烧麦又称烧卖、肖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在日本称作焼売,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

  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5、剪刀面剪刀面是山西省的面食小吃。因制面工具用剪刀而名,又因剪出的面条呈鱼形,亦叫剪鱼子,其制法起源于隋末。6、刀削面刀削面是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刀削面流行于山西及其周边,据传是唐朝驸马柴绍始创各种口味的臊子、调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面最为著名。山西的面食有几种,分别它们的名字叫什么山西的几种特色面食   刀削面――用一把形状独特的瓦形刀,从一块筒状的面团上削面,面条条条相连。

  成品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一样,再佐以浇头、菜码,吃来光滑筋道。   剔尖――用筷子沿盘边剔面。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   擦面――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擦子上,从擦子漏下掉入开水锅里煮熟,配上各种浇头、打卤食用,这种面食易咀嚼、好消化,适于老年及牙齿不良的人食用。   揪片――面和好后,擀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宽的条,用手一片一片揪入开水锅里(大小与手指头肚相同),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食用。这种面食做法简单,吃着筋滑。   河漏――把和好的面投入特制的河漏床,迫使面从下方均匀的孔内下到锅里。待面压到一定长度,用刀从下方把面条截断,煮熟配浇头或打卤食用。

  拨鱼――把和的很软的面放在一个带把面板上,一手端面板,一手用铁制筷子或木筷子一根一根往下拨入锅内,如小鱼在水里跳跃。这种面柔软绵滑,易于消化,配上荤素浇头或打卤即可食用。   猫耳朵――外形酷似猫的耳朵,小巧玲珑,吃起来有韧性,利口。做法是用白面、莜面或高粱面等和好,把面擀成面片。切成小方块,用拇指按推成薄片,自然卷成猫耳朵状,如果配以羊肉佐料,味道就更美了。   莜面栲栳栳――用营养价值极高的莜面做成的,将面揉精,将小莜面团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竖立在笼中蒸熟即成。   头脑――头脑是太原市特有的一种名早点,为汤状食品。

  在一碗汤糊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莲菜,一条长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具有滋补、活血功能。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 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

  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至今,晋中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县,不论男女都会削面。

  后来,“凤阳”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建立明朝,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如略加山西老陈醋食之尤妙。 传统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开水锅里,其要诀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 要说吃了刀削面是饱了口福,那么观看刀削面则饱了眼福。1985年山西财贸系统在太原技术比武时,饮食行业的削面高手每分钟削一百一十八刀,每小时可削25公斤面粉的湿面团,看得人眼花缭乱。有顺口溜赞曰:“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1984年日本明星食品株式会社社长八原昌元先生专程来太原拍摄面食制作电视片时,观看了太原晋阳饭店、太原面食店面案师傅的精湛表演后说:“我们深深感到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太原不愧是面食的故乡。” 三晋传统说拉面 “拉面”,又叫抻面、甩面、扯面等,是山西传统的面食之一。其源于何时尚待研究,传说起源于山东烟台福山区。但在山西历史也很悠久。据清末人薛宝辰所著《行素食说略》记载:当时在山西、陕西一带流一种“桢条面”,以其和水面,入盐、碱、清油揉匀,覆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条面,作法以山西太原平安州,陕西朝邑、同州为最,其薄等于韭菜,其细比喻挂面,可以成三棱子,可以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断,柔而能韧。现在许多面条如扁条面、三棱面、空心面、酿馅圆、金丝卷、银线卷、龙须面等都是由抻面加工成的。拉面制作的品种适合于蒸、煮、烙、炸、炒等烹饪方法。 拉面制作方法主要有和面、晃条、拉面、下锅四道工序。

  将精粉、水、盐按100:50:1的比例,加碱少许,将盐、碱用水溶化,搅和成面团,饧20分钟后,放在面案上揉成面条坯,然后用双手各执一端,反复晃动均匀。再放面案上反复对折,双手向两力边抻边抖动,待面条适当时,下到沸水锅里,煮熟后捞到碗内浇卤即可食用。 山西一绝刀拔面 “刀拔面”是山西一绝。拔面用的刀是特制的,长约60厘米,两端都有柄,刀刃是平的,成直线,不能带“鼓肚”。每把刀约2.5公斤左右重。用这种刀拔出的面十分整齐,粗细一致,断面成小三棱形,条长半米有余。

  1964年山西省技术比武会上,新道街面食馆的胡乃花师傅,每分钟可拔106刀,出面条630根,5公斤以上湿面团瞬间即完,条条散离,不粘连,速度之快,似闪电一样,围观者眼花缭乱,无不赞扬。 “刀拔面”制作方法是将白面和水按2:1和成面团(冬热、春夏秋冷),饧10分钟后,放在案板上,将面团用擀杖洒上淀粉,一层层叠起来,一般可叠六至七层,约5厘米厚。将专用小案板放在沸水锅边,将叠好的面条放在案上,双手紧握刀柄。刀身横在面片上,由远而近倒着下刀,用力一切一拔,直接拔入沸腾的锅里,煮熟后捞出,过温开水,炒食,浇卤,凉拌皆可吃着筋软可口。 山西人对面真是情深意切。当然这种偏爱中也融入了面的可塑性和山西人的睿智。过生日吃拉面,取长寿之意;过年吃“接年面”,取岁月延绵之意;孩子到学校上学第一天要吃“记心火烧”,希望孩子多一个长学问的心眼…,这些面食已不再是仅仅作为充饥的食物,而已成为一种饱含情感和哲学意蕴的“精神食粮”。山西有哪些名吃?汤锅类 饺子、馄饨、拉面、猫耳朵、削面、刀拔面、揪片。

  烙烧类 烙饼、葱花饼、脂油糖饼、脂油千层、合子。烤制类 擦酥糖饼、糖干炉、成干炉、切饼。 油炸类 各色油糕、油麻花、油面、燕窝酥。 蒸制类 九龙蒸饺、蒸饼、荷叶饼、窝头、碗黄。 疤饼,又叫石子饼,用油和面,将碾薄的面饼放在炉鏊中已经加热的石子上,慢火烤熟,形成凸凹不平的疤痕,因而得名。其中繁峙疤饼最为有名。

  碗托:又名灌肠,是山西的又一风味小吃。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以特殊的加工方法蒸制而成。食时或以刀切,或以挠爪,切成条状,浇上蒜醋调味,或冷食,或油炒热吃,利滑爽口、味美异常。 荞面河捞:荞面用温水加生石灰水和好,上河捞床压入开水锅中,捞入兑好的盐醋汤水中,浇上羊肉臊子,加点陈醋,香味奇特,远近闻名。 豆腐脑:又叫老豆腐,系用糖饧起色,加火烧开后,加入湿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丝,加豆腐脑适量,葱盐椒调味。其色泽金红透亮,质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带丝、金针、韭菜丁、胡椒粉,淋点芝麻香油,浓香无比,泡食饼馍麻叶是山西人喜爱的早餐。 鸡蛋醪槽:是流行于晋南、太原一带的风味小吃。

  以红米为原料,大火蒸熟,冷水冲好,搓开米粒,按不同季节不同用量,放入醪糟曲搅拌均匀,入缸封口,发酵即成。喝时加水和白糖,烧开打进鸡蛋,黄白相间,酸甜清香,具有健胃、助消化、润肺、活血等医疗功能。 羊肉泡馍:流行运城一带,以鲜美的羊肉汤泡食白面饼子馍头,加入辣椒陈醋而成。 太谷饼:继承我国传统饼食——“胡饼”的制作技巧,选料精细,工艺独到。以配料、拌面、揉扎、制饼坯、粘芝麻、烘烤等工序精制而成,甜而不腻,软而不皮,香甜湿润,为旅行、探病的绝好佳肴。 晋阳一窝酥:以做工精细、色泽金黄、丝多香脆为特点。它把抻面技艺和烘烤技艺结合起来,颇受消费者欢迎。 闻喜煮饼:是一种包馅食品,为山西八大名点之一,有“国式糕点”之称。

  用白面、蜂蜜、小磨香油、柿子糖锡、红白糖等为原料,经过制馅包皮、油炸,放入糖饧、蜜、糖制成的糖汁中浸泡,最后再沾一层芝麻而成。用手掰开时,可拉丝二、五寸不断,吃起来酥沙香甜,且越嚼越香。贮放百日不变质。 临猗酱玉瓜:玉瓜又称王瓜,挑选一公斤左右的玉瓜剖切,去籽漂洗,加盐腌制,最后加面酱、上调料按时翻晒,半年后才能制成。临猗酱玉瓜外呈褐色,色泽光亮、香味浓郁。 平遥牛肉:它以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浓香嫩美的口感、鲜红细密的色泽等特点而负盛名。 过油肉:选猪的里脊肉或元宝肉为主料,精切成铜钱厚的肉片,加蛋黄、黄粉、精盐、料酒等抓匀,放入油锅中打散滑熟,加木耳、玉兰片、葱白、菠菜等辅料,烹炒而成,色泽金黄。

  炖羊肉:以晋西北岢岚、神池、五寨一带最为有名。酥烂香浓、肥而不腻,是冬天的佳肴。 羊杂碎:将羊肉漂洗干净炖烂切碎,配汤下锅,再加入莜面鱼鱼、粉丝、白菜等佐以辣油陈醋等调味品,独具风味。 高平烧豆腐:相传它源于战国时火烧白起的故事。它外焦里嫩、蒜香扑鼻、金黄诱人。 油茶:用米面、莜面炒熟,加荆芥五香调料,入锅熬成浅咖啡色糊状,加入葱花、板油渣、五香豆,食之香暖入味,是天寒时的方便饮食,全省普遍食用,以吉县油茶最有名。 凉粉:是分布最广的消夏小吃,多用豆粉和山药粉制作。或摊薄成卷、或装盆成托,用挠勺扒条、加盐醋、蒜蓉、芥末食用,辛香入肺,清凉气爽。 老豆腐:色白而嫩。

  是太原一带极流行的早点小吃。 猫耳朵:又叫抿圪斗。无论荞面、白面、莜面、玉米面、高粱面都可以制作。揪一小块面剂放手掌上用拇指一捻,一推而成一猫耳朵状,煮熟浇上卤汁,便可食用。有的地方把白面碾薄切成小丁,用筷子头一拧一转成一个个小猫耳朵状,更是叫绝。 梢梅:以其顶口捏花如梅而得名。

  皮要碾得精薄,馅要香浓,捏得下如银瓶,口如梅花,蒸熟后便可食用。 子推蒸讲:俗称蒸饼。相传是寒食节为纪念晋大夫介子推而流传下来的饼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发酵后的精粉面团中加入猪扳油、香油、葱花、调料面,上笼蒸熟而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48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